复旦大学社科高研院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n Social Science at Fudan University (IAS-Fudan), China

Capture_cn.jpg

复旦大学社科高研院

为了回应LSE倡导的跨学科的方法论性的’象社会科学家一样思考’系列讲座 (LSE 100), 我们发展出 “关于中国的高等研究” (Advanced studies on China)概念。在中国比较研究网建立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简称’复旦高研院’)的信息,并对全球和中国的高研院做了一 些研究。可以说,CCPN这种’中国高等研究’的创意得益于LSE的跨学科方法系列讲座–‘像社会科学家那样思考’ 和’高等研究院’的启示。并通过参与组织中欧社会论坛在伦敦的会议,丰富了其内涵。

复旦高研院

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是中国唯一的社会科学高研院。其办院宗旨,从邓正来的院长致词可见一斑:‘中国社会科学必须从“引进”、“复制”、“国际接轨”的阶段 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即“走向世界”,并与世界进行实质性的思想对话和学术交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前三个阶段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建立“根据 中国”的学术判准,并以这样的判准展开对中国问题和一般理论问题的深度探究,进而用西方社会科学界所能够理解的话语形式同它们展开实质性的对话,最终达到 影响它们、乃至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和方向的目的。 …… 在我看来,我们能否实现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目标,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真正在根本上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对我们而言,这种“知识转型” 至少要求我们实现如下两个根本性的转变:第一,要从那种因“西方化倾向”所导致的“中国之缺位”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回”或“发现”中国——这里的“中 国”不是意识形态视野中的中国,也不是中国传统知识视野下的中国,更不是西方知识视野下的中国,而是一个基于中国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政治认同、具有后发经验 并处于世界结构中的当下中国;第二,要从那种“唯学科化倾向”所导致的“肢解化的中国”中解脱出来,用问题导向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无学科性” (non-disciplinary)研究去解释处于变革之中的整体性中国。’

几年来,复旦高研院基于中国立场和视角对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理论建构走向世界,以他们对当下中国问题的跨学科深度研究走向世界,同时推动中国优秀的哲学 文化传统走向世界。高研院突出“国际化、跨学科”的特色,努力以国际化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国际化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国际化跨学科的学术讲坛、国际化跨学科 的学术会议等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对话水平,建成非西方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学术重镇之一。

除了组织大量的学术活动,其主要出版物包括:

4种期刊:

  •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英文版)
  •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
  • 《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
  •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

4套丛书:

  • 当代中国发展论丛 (英文版)
  • 《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
  • 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讲坛讲演录
  • 中国深度研究高级讲坛讲演录

它还出版《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以下英文著作可从英国亚马逊购到:

  • 2013 Rethinking Chinese Jurisprudence and Exploring Its Future: A Sociology of Knowledge Perspective, by Deng Zhengla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2013 Sino-US Relations: A Chinese Perspective , Deng Zhengla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2012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 Deng Zhengla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2011  China’s Search for Good Governance, by Sujian Guo &, Deng Zhenglai, Palgrave Macmillan
  • 2011 Reviving Legitimacy: Lessons for and from China (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 Deng Zhenglai at el (eds), Lexington Books
  • 2010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 Deng Zhengla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 2009  China’s Economy: Rur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Deng Zhenglai,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复旦高研院创办人: 邓正来

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的社会科学学术组织者、翻译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院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邓正来 先生因患胃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24日6时50分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幸离世,享年56岁,见:讣告和遗体告别仪式。

邓正来在1980年代中期于中国外交学院研究生肄业后,成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位‘学术个体户’达十八年之久。1987年创建了第一个民间学术机构 ——燕京社会文化研究所。1992年,在香港创办《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并任主编。1994年,在香港创办《中国书评》并任主编。1998-1999年,受 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创办《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并任联合主编。2003年受聘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暨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创办个人学术网站“正来学堂”。2008年,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创立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任院长。2009年,创立“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并任主编;同年创立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并任主 任。邓正来还曾任民进中央委员会特聘研究员,Fudan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复旦政治哲学评论》、《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等刊物主编,他还兼任多家大学的特聘教授等学术职务。

邓正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的多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 报告(2000-2004)》,在总共21个学科的论文引证排名中,邓正来在6个学科中位居前50名:法学第1、政治学第2、社会学第5、马克思主义第 30、新闻学与传播学第36、哲学第44。

邓正来是中国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和政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被公认是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1990年代初期)、中国学术规范化和社会科学自主性运动 (1990年代中期)、哈耶克自由主义研究(1990年代晚期)及“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大讨论(2000年代中期)的主要引领者和推动者。他于 1992年发表的《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开启了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先河。

(以上内容摘编于复旦高研院网站)

王斯福教授悼词: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知道邓正来并一直都很欣赏他。他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一个经营学术的人、一位知识分子和一名翻译家,他人脉广泛、人情 练达,在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难望其项背。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活动家(intellectual activist),尤其令我佩服。他开风气之先,在高校院系之间和之外,开启了社会科学跨学科讨论的可能性,而在当时,体制内的研究所和高校都阻止了这 种跨学科讨论的可能性。当高校敞开胸怀欢迎这种讨论的时候,他作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院长,能在高校内将其知识企业家的精神 (intellectual entrepreneurship) 向前推进。令人扼腕的是,他的这种勇往直前将暂告一段落。我希望有其他能者,能接受挑战,传承其薪火(2013年1月28日)。

复旦高研院与伦敦经济学院

  • 伦敦经济学院前校长吉登斯勋爵 (Lord Anthony Giddens) 与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教授为复旦高研院荣誉院长.
  • 王斯福教授(Professor Stephan Feuchtwang)自2008年以来为复旦高研院创始委员及学术顾问 (Academic Advisory Committee) 。2009年他应邀在复旦高研院作了题为’ 文明的概念与中国文概念’ 的演讲并将其著作多本捐赠给复旦高研院。
  • 邓正来教授于2008年应邀为伦敦经济学院中国比较研究网的学术顾问( CCPN Academic Advisory Committee )。
  • 中国比较研究网的‘对于中国的高等研究 (‘advanced study on China’)的方法论创意得益于包括复旦高研院的启示 mission.
  • 早在1997年,邓正来在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王斯福教授联合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对会议论文做总评论,这篇题为‘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8-645页。
  • 邓正来与2009年为中国比较网研究员常向群著作作推荐词《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 ([英] 常向群 著,毛明华译辽宁人民出版 社 2009年12月出版),如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国发展的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科学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的热点。 常向群的著作《礼尚往来》可以说是体现所谓”中国模式”的一个”虚拟标识”。这部优秀的著作是作者经过中西方跨学科的学术训练、基于当代中国的、长期的和 深度的经验研究的成果, 也是近百年来第一部华人学者全面系统地挑战西方社会人类学的社会交换和互惠等重要理论的力作。’ —- 邓正来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复旦人文社会科学论丛》(英文版)主编
  • 林曦博士,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伦敦经济学院政府系的第一位大陆籍博士。他于2008-11年间为中国比较研究网客座研究员,并于2009年通过邓正来面试,成为复旦 高研院研究人员。其博士论文于2012年出版:Emotions and Politics in Human Society: A Progressive Critique, New Star Press, 2012。
  • 邓正来还与伦敦经济学院校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彭希哲教授 (人口统计学博士 1988年) , 黄平教授 (社会学博士1991年), 沈关宝教授 (人类学系访问学者1989-90年),  宋新宁教授 (国际关系希访问学者, 1991-92年), 瞿铁鹏教授 (STICERD访问学者, 1994年)等。.

上图为2009年王斯福教授和常向群博士访问复旦高研院期间,邓正来召集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和华东科技大学的学者聚叙。

上组照片为王斯福教授在复旦高研院讲座,邓正来教授接受赠书,张乐天教授和常向群博士为评议员,以及讲座现场。

上面照片中的两人分别为邓正来(左边)和王斯福(右边)。据邓正来介绍,他们身后的这幢塔楼叫光华楼,它于2005年复旦大学校庆100周年时竣工。光华 楼取名原自复旦大学校名出处《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然后邓正来坐在作边的水泥球上,并请王斯福坐在右边的水泥球上,说道: ‘咱面交换一下位置,我坐在西边,你坐在东边:背对着光华楼东边的塔楼,高研院座落在它的顶层(28层)。这种构图包含了四重含义”.王斯福问:’是什 么?’ 邓正来答: ‘你猜猜看…’

注释:

(1) 本网页的更新是为了纪念邓正来教授对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贡献和促进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流的巨大努力.

(2) 另见常向群博士的纪念文章(中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