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价值仍是多学科探讨的共同问题

depositphotos_17598137-stock-illustration-knowledge-value-and-money-doodle.jpg

知识与价值仍是多学科探讨的共同问题

2012年10月16日 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春海 浏览: 70 我要评论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 知识与价值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范畴;很多学科的学者都无法回避两者的关系问题。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大量生产与快速传播,体现和凝结于信息、档案、数据库等之中,其所涉及复杂的价值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9月7—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和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等联合主办的“知识/价值系列研讨会(三):信息、档案、数据库”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从事人类学、历史学、医学史、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中外学者参加了探讨。

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长久不息

在现代社会中,愈加复杂与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学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过程中,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愈发凸显。学者们认为,并不存在不涉及价值的知识,价值也无法离开知识而独立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当前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的意义越来越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认为,今天每个人都面临以下处境:对知识不再是简单地接受、吸收、表征和传播,而是不断地争论、创新和反思,对知识问题的讨论从未如此紧迫。对中国学者而言,知识与价值的问题更为凸显,比如一些学者讨论本土的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融合等问题。今天的人类学一定是跨学科的,环境变化使人类学研究的田野工作越来越困难,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纯粹的地方性知识越来越少,难以用本土与外来、东方和西方这样的框架对知识进行分类。知识与价值的问题是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根本问题,只有对它进行回答后,学者们才能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不仅中国的学者,而且美国等国家的学术界对此类问题也一直在思考和探讨。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考西克·森德·拉詹(Kaushik Sunder Rajan)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学等学科过度简化等弊端在美国已经暴露。在对价值的理论化之中,必须明确事实与价值的区别,不仅要了解到价值可分为市场的价值和规范的价值,而且必须明确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形式和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信息的内涵等问题都需要学者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民族医药启迪人类学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医疗实践和古籍文献方面的丰富性对于通常所理解的医学和知识分类等都有所冲击和挑战,发掘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人类学研究已经起步。在研讨会上,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的整理出版和数据库的建立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

中国西南地区植物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壮族医药的体系在一些地区已经体制化,而且壮族人口众多,文化遗产繁荣,这些条件使得在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整理中,壮族医药具有重要的地位。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冯珠娣(Judith Farquhar)以“信息及其实践的他者:再造壮族医药”为题,介绍了她与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教研室讲师赖立里合作的研究。在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野中,壮族医药的实践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医生在治疗方法等方面常表现为对传统医药文化和其他医学体系都加以吸收和利用的“折中主义”。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发现:疾病会打破整齐的分类,医学与多重世界进行交流;实践中的“折中主义”会越过西医和科学允许的范围,更为有趣,也更具有逻辑;系统化和信息有助于教育,致力于传承的知识分子会通过教育创造未来;治疗实践扰乱系统、搅混分类的语境,同时创造有用的知识及其社会语境。

近年来,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和利用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甄艳和助理研究员胡颖翀,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目录信息的采集与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他们认为,政府支持和政策的制定,对于民族医药古籍的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0年,国家公共卫生资助项目“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开始实施。目前,这项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重建、收录文献的确认,知识获取途径和传播形式改变;数据服务模式不同;数据库建立缺乏统一规划。他们提出,该类数据库的理想目标是包含各种相关的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的开放性数据库,这样可以方便学者的研究和医生的参考。

数据库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除了学术研究领域之外,在现代社会中数据与档案的价值并没有减弱,而是与医疗、交通、城市规划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对于数据库的发展及运用数据、档案等为社会生活服务,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关注的案例和经验。

作为学者检索、引用文献和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性数据库等的动态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介绍了我国全文数据库的生产和其所在研究所的数据库生产。他指出,在中国,数据库作为后起的事物,出现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但是目前能够有3家可以反映学术期刊全貌的数据库,分别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近年来,随着期刊提高价格并与数据库签订独家协议,数据库所获得的利润降低,其生存难度随之加大。目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多个数据库:中国的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具有潜在转化价值或已经转化的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

随着环境的日趋复杂,人类学与法学学者之间存在合作研究一些课题的可能性。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宋晓亭认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学家可能要面临社会关系复杂化、法制环境改变等带来的困惑;因为人类行为的复杂化,法学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人类学在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研究中同样也可发挥作用,因此,法学和人类学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面对共同的课题时,这两个学科的学者有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知识的系统化是人类进步的显著特征,数据库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学术界已经认识到,数据库也有其受到保护的权利。目前,在传统知识、技能等的保护方面中国的实践经验主要是: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在立法尝试方面,制定和颁布专利法案,比如规定研究者一旦采用传统的知识、技能等文化遗产取得研究成果则必须披露来源;建立试点单位等。

数据、档案等可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助理教授奥里特·哈铂恩(Orit Halpern)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计算机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生活、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称作“无所不在的计算”。以数据作为工具,美国城市的图像化趋势鲜明,在城市管理中采用了可视化管理,如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医疗服务等事务中都采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该类文本不仅用来探索过去的世界,也用于探索当前和未来的世界。如何将空间智能化、如何将数据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等问题一直吸引着专家的兴趣。

责任编辑:代海华
来源: http://www.csstoday.net/Item/26843.aspx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