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全球教育典范国 ——芬兰知识论、教育论、学习论

芬兰post.webp_.jpg

图片来源于:全球教育网

2015-07-25  资料来源:全球教育网 (微信公众号:globaleduhub)

何为教育典范?缘何芬兰堪称全球教育典范国?据有关数据显示,芬兰每年约62000名高中应届毕业生中,平均只有1000人辍学,而其中一半最后也会回校完成学业。这一切芬兰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校可自行决定教育方式

芬兰中小学的开支,被欧洲国家的平均开支略高,但比北欧其他国家相对较少。芬兰也没有采取严格测验、大量功课、知识强化与纪律强化等。芬兰学童7岁开始上学,大多就读公立学校,上课及家庭作业时间每周不超过30小时。相比而言,韩国学童每周需要50小时,而学业成绩却并没有优于芬兰学童。

七十年代前,与许多国家雷同,芬兰曾在学生10岁时,按考试成绩分普通班和教育班。由于转班希望小,分班就意味着学童的未来。后来,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废除了10岁的分班考试,且在16岁之前一律在综合中学就读。

九十年代后,当局下方教育管理权,学校可自行决定教育方式,教师自主权加大,学生的需求也得到更好兼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逐步得到确立和巩固。

真正的知识来自搜寻

“真正的知识来自搜寻”。在芬兰,教师们总是鼓励学生们独立学习。老师们认为:“自己动脑筋思考非常重要”。

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郊区的波基拉克索小学有280名学生,但校长强调所有学生的读书计划由学生自行制定,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而不是从课本里学习”。

即便如此,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也未必在同一时间做一样的事儿。教室的墙上通常贴着图表,图上标有彩色标识,以此列明每个学生每天都功课。虽然“督导”不严,虽然“各就各位”,校园、课堂却依然井然有序。

学生是实现教育考核的主体

除了独立思考、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还教导学生如何自我评估。自我评估从学前班开始,许多小学会给低年段学生每周评估表,其中有“完成功课”、“发言前先获老师许可”等,并在各考核项左右附上笑脸或苦脸作为自评和他评(老师评估)的标准依据。

芬兰教育家认为,考试带给学生不必要的时间压力,对独立思考的学生有欠公允。当局有关顾问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强调考试不见得让教育得到改善。不过,学生到了18岁,大学入学考试依然存在,约有2/3可以升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

自我评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些均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态度与方法。不管成年后是否迈入高校校门,他们已从基础教育中领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政府的信任源自严格的教师选拔

在芬兰,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包括自行决定教学法,自行制定课程,选择教科书或自编教案。这与英国教育部门对教师做大量记录不同,教师受聘后,也不会受到定期视察与评核,但学校有权解雇不称职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

政府对教师的诸般信任来源于对教师的严格选拔。芬兰教师的素质居世界前列,薪水尽管不高,但职业很受尊敬,社会地位非同一般。而且,大学教育专业的录取比例为7:1,比法律和医学课程更为严格。然而,受过严格训练的教师对学生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一般也不轻易批评学生,他们认为:“批评会使学生尴尬,尴尬后学生就不想学习……学习一时没有进步或很缓慢或犯错,都很正常。我们要学生和自己以往的成绩相比,而不是和其他同学相比。”

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在芬兰,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老师对后进生会特别仔细地辅导,这是芬兰教育的最大成就——辅导为进步的手段。对学业或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学校会根据不同资质,分别制定循序渐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来上课=》准时来上课=》按带教科书可上课等。

所以,按经济合作与犯罪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测试成绩,芬兰不但在学业上排名第一,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中,芬兰学生学业最优者和最劣者差距也是最小的。

芬兰教育领跑世界,其典范意义在于其推崇自主、自律、自信不自弃的教育。

scroll to top